
教材介绍
《Time Zones》国家地理Time Zones是由国家地理学习(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)推出的综合性英语教材系列,专为10-18岁青少年学习者设计,覆盖CEFR(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)A1至B2级别,深度融入全球文化探索与真实语言应用。教材以“跨时区学习,与世界对话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国家地理独家影像资源、探险家真实故事和跨学科任务,将语言学习升华为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。封面采用地球经纬线背景与标志性国家地理摄影(如极地探险、热带雨林),内页模块化设计结合动态地图图标,象征打破地理边界、拓展认知维度。
内容架构与特色
- 跨时区主题设计:
- 四时区划分:教材分为四个“时区”(单元模块),分别对应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、生态与科技议题,例如:
- “Pacific Time Zone(太平洋时区)”:探索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保护、硅谷科技创新;
- “Greenwich Time Zone(格林尼治时区)”:聚焦欧洲文化遗产(如古罗马遗迹)、极光科学研究;
- “Eastern Time Zone(东部时区)”:分析纽约多元社区文化、亚马逊雨林可持续发展挑战;
- “International Date Line(国际日期变更线)”:探讨全球化议题(如气候变化、数字伦理)。
- 技能整合:每单元贯穿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语法、词汇六大模块,例如:
- 听力:真实探险家口述(如攀登喜马拉雅山经历)、科学家访谈录音;
- 阅读:国家地理杂志文章改编(如《非洲象群迁徙之谜》《东京都市农业实验》);
- 写作:从旅行博客到科学提案,强调逻辑结构与事实支撑。
- 四时区划分:教材分为四个“时区”(单元模块),分别对应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、生态与科技议题,例如:
- 真实内容驱动学习:
- 国家地理影像库:每单元开篇以全页摄影作品(如北极熊栖息地、印度洒红节)激活背景知识,辅以“视觉词典”(Visual Glossary)标注关键术语(如glacier, biodiversity);
- 纪录片视频资源:配套视频片段(如《国家地理探险家:深海探秘》《人类星球》)用于听力理解与课堂讨论,同步提升语言能力与科学素养。
- 任务型跨学科整合:
- 科学探究:例如在“生态时区”单元中,学生分析物种灭绝数据,撰写保护提案并模拟联合国环境署演讲;
- 文化对比:通过“节日时区”任务,对比各国传统庆典(如墨西哥亡灵节vs.日本盂兰盆节),制作双语文化手册。
出版社介绍
《Time Zones》由全球顶尖教育品牌国家地理学习(NGL)出版。NGL隶属于圣智集团(Cengage),以“探索世界,赋能学习”为使命,依托国家地理130年积累的影像资源与科学权威性,打造沉浸式语言学习体验。核心竞争力包括:
- 独家内容库:
- 调用国家地理500万张摄影作品、2000+小时纪录片素材,教材内容经科学家与探险家审核;
- 与国家地理探险家合作开发单元内容(如海洋学家Sylvia Earle的海洋保护倡议)。
- 教学科学性:
- 基于CLIL(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)与任务型教学法(TBLT)设计课程结构;
- 配套分级测评工具、跨学科项目指南及教师培训视频。
- 环保与可及性:
- 采用FSC认证环保纸张印刷,电子版支持多设备离线使用;
- 部分销售收入用于支持国家地理学会的全球环保与教育项目。
教材亮点
1. 沉浸式全球探索体验
- 真实探险家叙事:听力材料选自国家地理探险家实地记录(如沙漠考古学家寻找失落古城),学生通过第一视角故事学习过去时态与冒险词汇(expedition, survival);
- 文化深度对比:例如在“饮食时区”单元,学生对比意大利慢食运动与快餐文化,用英语设计“可持续饮食指南”。
2. 视觉化语言学习引擎
- 摄影驱动词汇记忆:通过关联影像与词汇(如“volcano”配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图),强化长期记忆;
- 动态信息图表:用地图、时间轴与流程图解释复杂概念(如“水循环过程”“丝绸之路贸易路线”)。
3. 考试技能与语言能力双线提升
- 题型对标国际考试:练习设计匹配剑桥KET/PET、雅思考试标准,例如:
- 阅读“信息匹配题”以国家地理探险日志为文本,训练速读定位能力;
- 写作“图表描述题”提供气候变化数据图,学习如何用英语分析趋势。
- 策略工具箱:每单元末设“Exam Zone”专栏,拆解提分技巧(如听力中的“同义替换识别法”、写作中的“段落衔接策略”)。
教材指南
学生端自学路径
- 单元四步学习法:
- Step 1 视觉预热:观察单元开篇摄影作品,联想相关词汇并听主题音频;
- Step 2 输入内化:精读国家地理文章,完成“事实提取+观点分析”任务,标注语法难点(如条件句);
- Step 3 任务实践:参与“全球挑战任务”(如设计虚拟环保活动),用英语陈述方案并录制视频;
- Step 4 测评反思:完成单元自测卷,整理错题本并重听相关录音强化弱项。
- 课外延伸:
- 观看国家地理纪录片片段(如《地球脉动》),撰写观后感或制作英语解说短视频;
- 参与“全球少年探索者”在线社区,与海外学生组队完成主题调研(如“本地水资源保护”)。
教师端课堂应用
- 分层教学设计:
- 基础班:聚焦核心语法(如一般现在时)与功能句型(描述过程、表达建议);
- 进阶班:强化学术写作(数据描述、因果分析)与批判性阅读(作者意图推断)。
- 活动设计案例:
- “科学发布会”:学生扮演国家地理科学家,用英语发布新发现并回答“记者”提问;
- “文化时间胶囊”: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,用英语录制“文化遗产”介绍视频并封装为数字胶囊。
教学计划
阶段一:语言与认知基础构建(1-12周)
- 目标:掌握A2级别语法与1200高频词,完成2个时区单元;
- 重点模块:
- 语法:一般现在时、现在进行时、基础介词搭配;
- 技能:听力事实抓取、阅读主旨归纳;
- 活动案例:
- “影像词汇墙”:学生选择国家地理照片,配英语说明文展览;
- “探险日志”:模拟探险家每日记录天气与发现(使用现在进行时)。
阶段二:技能整合与全球议题探索(13-24周)
- 目标:熟练运用B1级别复杂句式,完成3个跨学科项目;
- 策略:
- 听力:从短对话过渡到长讲座,训练笔记速记(如符号缩写);
- 写作:构建“引言-主体-结论”结构,积累20个学术短语(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…);
- 活动案例:
- “濒危物种保护提案”:结合生物学知识,用英语撰写倡议书并设计宣传海报;
- “虚拟环球播客”:学生录制播客节目,介绍不同时区的文化与生态挑战。
阶段三:高阶应用与模考冲刺(25-36周)
- 目标:通过PET/FCE模考,正确率≥90%;
- 实战动作:
- 每月全真模考,分析“技能雷达图”定向突破弱项;
- 组织“模拟联合国青年峰会”,用英语辩论全球化议题(如海洋塑料污染);
- 活动案例:
- “错题转化工坊”:将常错语法点编成记忆口诀(如“affect动词,effect名词”);
- “国家地理知识竞赛”:用英语答题(如“描述光合作用过程”)。
教学建议
- 项目式学习(PBL)设计
- “全球问题解决者”:学生分组调研本地环境问题(如垃圾分类),用英语撰写报告并提案解决方案;
- “文化纪录片制作”:拍摄并解说本地传统工艺(如陶艺制作),配英文字幕与旁白。
- 互动游戏化课堂
- “听力探险棋”:棋盘格设置听力任务(如听录音辨方位),答对前进;
- “语法寻宝”:在教室隐藏含语法句子的“国家地理密函”,学生破解后兑换奖励。
- 差异化辅导工具
- 视觉学习者:提供语法思维导图与摄影词汇卡;
- 听觉学习者:定制“每日听力盲盒”,随机播放探险故事片段;
- 动觉学习者:设计“肢体语法操”(如手势表示时态差异)。
教材总结
《Time Zones》国家地理Time Zones凭借其震撼的影像力量、跨时区的文化纵深与科学权威性,重新定义了语言学习的维度。从极地冰川到热带雨林,教材以国家地理的独家内容为桥梁,将语法规则与词汇记忆转化为探索世界、理解多元文化的动力。
对于学生,它是“从课堂到地球另一端”的通行证——在解码探险家日记、模拟国际会议中,语言能力与全球视野同步飞跃;对于教师,它是“从教学到启迪”的资源宝库——丰富的影像、任务模板与分层支持,让每一节课成为激发好奇心与责任感的探索之旅。当教育者以《Time Zones》为蓝图,英语学习将不仅是语言技能的积累,更是一场终身受益的认知革命。






1. 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用户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用户交流学习,禁用商业用途或盈利,下载后请在24小时之内删除;
2.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不参与录制、上传、存储,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,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、断开链接;
3.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仅提供展示信息,仅限用于试看学习和参考,不得将上述资源用于商业或其它非法用途。